寂寞石梯溝

寂寞石梯溝

作者/柴俊玲

1

1

2

2

3

3

4

4

五六頭奶牛慢吞吞地從石梯溝蜿蜒、平坦的溝底走出,這些忍辱負(fù)重的生命仿佛是油畫中設(shè)計的精靈,目光純凈、深邃,遲緩而堅定地走向前方。

放牛的人比牛走的速度慢了有八拍,正當(dāng)我感慨此地民風(fēng)淳樸、不需人放牛時,一個身影從溝的拐彎處閃出來,邊走邊有一下沒一下地甩動著手中的鞭子,偶爾會甩出一聲清脆的響聲。

我趕緊迎上去,想和這山中好容易才遇到的人說說話。走近了才看清是名老者,戴著略顯陳舊的草帽,哼著一首民歌的調(diào)子,逍遙、自在,完全陶醉在自己的“載歌載舞”中。我大聲招呼一聲,問他:“這溝里有什么?”顯然,他被嚇了一跳,一邊用大夢初醒般疑惑的目光打量我,一邊說:“什么也沒有!但汽車能開進(jìn)去?!?/span>

再問他關(guān)于石梯子的事,他淡淡地說:“一直就在那里,如今都走溝底,不走石梯子。”問及發(fā)云洞和響馬窯就更不知道了,但他知道元好問和元德明,并用手指著東巖山上的一處寺院告訴我,那是元家父子曾經(jīng)讀書的地方。

我去過那個地方,是忻州二景“系舟隱誦”和“東巖映月”,因元家父子曾在此讀書而聞名。“東巖映月”在山上福田寺的后墻,是元好問所畫。據(jù)說當(dāng)年每逢十五日夜,天上一個月亮,山澗的水塘里一個月亮,福田寺的墻壁上一個月亮;天地墻三個月亮的光芒照亮半個天空,讓忻州城里的人都嘆為奇觀。如今,天上的月亮依舊,墻上的月亮早已沉寂到歲月深處,沒了光澤,空留后人精心勾畫的一輪滿月。

“系舟隱誦”在東巖山頂東側(cè)的絕壁之下,是元德明讀書之處。相隔數(shù)米并排著大小相等、互不相通的三間山洞,長可容一人躺臥,高僅容彎腰出入,直立是萬萬不能的。此處遠(yuǎn)離塵囂,無俗世干擾,是讀書、清修的絕妙之所。他不為考取功名而讀書,所以才能晨觀日出,暮聽松濤,吟詩作賦,自在快活。

元家父子為了讀書,主動選擇清靜、幽雅之處;可現(xiàn)代人讀書卻要大肆宣揚,名目繁多的讀書會、讀書社甚至搬上熒屏搞起讀書推薦和讀書競賽……大家一起學(xué)習(xí)、分享,在很短的時間內(nèi)“讀完”一本書,知道它的主題、干貨、來龍去脈。有段時間,微信朋友圈每天都有人為孩子的讀書進(jìn)度求點贊,說是老師布置的任務(wù)。仿佛閱讀不是個人的私事,而是一件集體事件。

幾聲山雞的叫聲回蕩在系舟山,空曠、寂寥,讓遙遠(yuǎn)的回憶越發(fā)顯得恍惚。人類對生存的渴望是那樣的不屈不撓,是讀書和思考通達(dá)了生命的意義。世世代代不斷地奮斗,也不過是想要一份安穩(wěn)的生活。這條曾經(jīng)讓老百姓逃生的天梯,如今雜草叢生,像是有意要掩蓋那些不堪的歷史,但從石梯子走過的人都堅信:只要攀登,越過去就有了希望。
5
6

▲元德明讀書的地方

7

【作者簡介】柴俊玲,女,70后,忻州市人,就職于忻府區(qū)文化館。十六歲開始在省市報刊雜志發(fā)表詩歌、散文、小說、報告文學(xué)。2012年4月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散文集《幸福無處安放》,2014年11月北岳文藝出版社出版詩集《讓愛導(dǎo)航》,受到專家的肯定和讀者的好評。

來源:忻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