孤殿一座明成廟,五龍池畔隱深山;猴年三月蒙春顧,山寺杏花慌盛開。
孤殿一廟
五龍池龍王廟位于五臺縣東南部油盆山,距陳家莊鄉(xiāng)新鷂溝村南1公里,是五龍池自然風景旅游區(qū)的一處重要古建筑遺跡。
該廟始建于明代,具體年代不詳,現存殿宇一座,緊挨五龍池,座北朝南,一共3間,長10米,寬7米,總面積70平方米,殿內存有彩塑神像和清代壁畫。
殿內彩塑9尊,為龍王諸神,分別是龍母奶奶、大、二、三、四、五龍王爺、大王爺、雨師爺、小二神,供人們敬拜。其中,五位龍王布雨的責任范圍十分明確:大龍王藍袍白臉,布雨范圍本縣耿鎮(zhèn)、屋腔、南溝;二龍王紅袍紅臉,布雨范圍是本縣西村、古城,三龍王黃袍白臉,布雨范圍本縣柴塔,德林溝、屋腔、石堂峪;四龍王綠袍白臉,布雨范圍河北省平山縣營里,東西七里河;五龍王黑臉黑袍,因生性魯莽,每次外出布雨,都跟著龍母奶奶(龍王之母),布雨范圍盂縣偏梁、石牛、擊鼓堂。
殿內東西兩側有彩繪壁畫,面積28平方米,為龍宮布雨圖,東面是出宮布雨圖,西面是布雨回宮圖,據碑記,乃同治二年(1863年)所繪。相傳龍王廟重修后,不知從何方來了一位畫匠,這畫匠除了畫畫就是睡覺,睡醒再畫,畫完就睡,象是神靈把所要的畫托夢給他,如此一連幾天,直到把壁畫全部畫完,畫匠也就悄然不見了。
該廟孤殿一座,既無前庭后殿客房,也無圍墻院門牌樓。廟檐下存有雍正、道光、同治年間的石碑三塊,記述了明建龍王廟的靈驗傳說與歷次大修功德諸事。殿前院子呈半圓形,傳說是個能大能小的活院,往年趕油盆大會時,來多少人都能容納下。
《五臺老三區(qū)志》記載:“東四合龍王廟壁畫位于陳家莊東四合北約1000米的油盆山半山腰,殿內東西壁上繪有同治二年(1863年)龍宮布雨圖壁畫28平方米。
當地民間學者閻喜堂先生在《五龍池小記》中描述道:“游者驅車,循溪北進……路盡臺麓,棄車拾級,左捫藤蘿,右扶欄楯,三回九轉,始達瑤臺。臺周數丈,圍以鐵欄。北建龍王祠,高僅數尋,闊不累丈,丹陛已迷蔓草,斷碣半遮青苔。隘卑之廟,甘霖膏澤晉冀;泥范之神,盛德普洽臺盂。臺下澗中,即五龍池?!?/span>
龍池顯靈
傳說有一外地貨郎路過,想看一看龍池開了時的靈異景象。只見他先在龍王廟前焚香三柱,爾后站在東側臺邊,對著開了的龍池說:“人人都說您老人家非常靈驗,龍池里有好景致,那就顯示顯示吧”!言畢,從龍池里飛出一只喜雀,“這沒什么,我們那里也有”貨郎說,接著又飛出一對鴿子“這也不算什么,我們那里也有”貨郎又說,緊接著,聽見龍池里鳴鳴作響,不多時,只見翻出紅紅的龍背,嚇得貨郎面如土色,慌忙跑回龍王廟里,嘴里連連祈禱“老人家,不要再顯示了,我信了,我信了”。之后,扔下貨郎擔,哆哆嗦嗦,跌跌撞撞連滾帶爬下山去了。
油盆古會
當地人除修建五龍池龍王廟外,還在離此三公里的黑山坪興建了一個寺院,以每年陰歷五月十五日為正日,趕廟會,唱大戲,會期5天,叫做“油盆子”會,由獅子坪以上十來個村子共同舉辦,風俗一直延續(xù)至現代。屆時,來自晉冀兩省四縣(五臺、盂縣、平山、阜平)的120個村莊紛紛禮牲祭祀,共禮120只羊,由白羊村禮頭牲,耿鎮(zhèn)鎮(zhèn)南溝村第二,剩下的不分順序,隨到隨禮。趕會的人來自四面八方,新朋老友嘰里呱啦,方言土語南腔水調,交易物資熱鬧非凡,很容易使人聯(lián)想起《清明上河圖》中所描寫的繁榮景象。但油盆會址并不在五龍池。傳說古時因為油盆山五龍池風景好,當地村民準備在緊挨龍池的上游河灣里修廟蓋戲臺,后材料等一切準備就緒,單等立架,誰知夜間突發(fā)大水,把木材全沖到三公里外的北黑山,神奇的是材料竟然無一損壞丟失,人們就遵照龍王爺的意思,在北黑山蓋起了寺廟戲臺。原來,龍池是圣潔寶地,龍王爺擔心建成廟宇唱戲時,人們隨地大小便,弄臟了環(huán)境,弄臟了河水,于是替人們選中了風景也很優(yōu)美的北黑山為油盆會址。
祈雨之賭
上世紀六十年代,有一年六月下旬,古城一帶持續(xù)干旱,農民憂心如焚,紛紛要求趕快請五龍池的二龍王來祈雨。當時正是“四清”時,破四舊、立四新、掃除封建迷信之風越刮越猛,村干部誰都不敢造次,后在村民一再要求下才悄悄派人從五龍池把二龍王爺請到村里,但還是走漏了風聲,縣長知道后,立地派人把村干部叫去,勒令他們立即停止封建迷信活動。村干部堅持要試試祈雨,僵持不下,縣長退一步與村干部打賭:三日為限,三日內如果祈不下雨,支部書記、村長撤職,開除黨籍;如三日之內能祈下雨,讓縣劇團給他們唱三日戲。村民不分晝夜輪流跪香祈雨,至第三天午后2時,天上忽有一片白云出現,不多時,布滿天空,說話間,傾盆大雨落地,古城村下了三、四寸,解除了旱情。暴雨僅至古城地界,縣城街上只灑濕了地皮,群眾喜氣洋洋,干部們找到縣長要求兌現承諾,縣長派人到古城用鍬實地翻看核實后,把正在內蒙古一帶演出的五臺劇團叫了回來,唱了三天戲,轟動一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