忻府區(qū)雙堡村民俗文化

廣告推廣

雞生蛋還是蛋生雞是個技術問題

關注“忻州門戶網(wǎng)‘,忻州人文風景很全了

在忻州城東南15里的系舟山北麓,有一個叫雙堡的村落,現(xiàn)轄于忻府區(qū)紫巖鄉(xiāng)。歷史上的雙堡村,因村里有東、北兩個土堡而得名。后又在村南修了南堡(又叫“五保堂”),使雙堡成為三足鼎立之勢。雙堡村多為沙田,水地很少。沙溝大街貫村而過,南端有一處坐落在高臺上的灰瓦、白墻、高門樓的院落——觀音廟,說是廟,其實很小,沒有飛檐斗拱的造型,也不見金碧輝煌之勢,因其高于街道3米多,村人也稱“觀音臺”,過去這兒曾是雙堡小學的校址。



1


 從觀音廟過后街向西北走就是北堡子了,堡門都是由量了尺寸的石頭一塊塊鑿好后,最后砌在一起的,齊棱對縫。門楣上刻著“什夢游”三個大字,進入甕城,除原來的二道堡門外,又從正面開了一道門,可以直通里面的院落。為了出行方便,村民在西面堡墻上也開了一道豁口。如今,北堡子僅有兩條街,居住著十多戶人家,堡子現(xiàn)已不復存在。

 東堡子的甕圈、堡門和土堡基本保持了原態(tài)。只因閑置、荒涼的堡內(nèi)飼養(yǎng)了大牲畜,才打破了應有的死寂。


2


 比起南堡來,北堡和東堡顯得小多了。南堡子是郜氏人家發(fā)跡后所建立的,位于觀音臺以南400米。堡墻雖然是用土建造的,但是層層夯實,比磚砌的還要堅固。雙堡村的堡墻(與現(xiàn)在院墻意思一樣)下寬9尺,頂寬6尺,高二丈余,上面寬敞可行車馬,家丁可以巡視安全。在堡墻的西北角上還開有一堡門,進門后向左拐,前面的土墻上還有一個大門,如有歹徒來襲,兩門一關,便會把襲擊者夾在中間尤如甕中之鱉,無處可逃。土堡內(nèi)大約有20畝地,昔日堡內(nèi)高門深宅、車水馬龍,是一所布局巧妙,結(jié)構精美,工藝典雅的具有晉北民俗特色的明清建筑群,可與晉中的喬家大院、常家莊園相媲美,如今卻灰飛煙滅、蕩然無存,只留下一個空空的堡門和堡墻。


3


現(xiàn)今村西口北的閻王廟,老爺廟巷的關帝廟,小觀音廟;戲臺場北的鐘鼓樓,村南的南閣,村西的魁星閣,村北的三眼文昌閣以及北堡子和當年郜家的建筑早已悉數(shù)被毀。


來源:美麗忻州心靈之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