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告推廣
雞生蛋還是蛋生雞是個技術問題
關注“忻州門戶網(wǎng)‘,忻州人文風景很全了
生在困難年代,吃飽,是從小的奢望;吃好,更是求之不得。現(xiàn)在反思,為啥過去人們總盼過年,是因為能吃好的。吃啥好的?餃子,當然排在第一。油糕,應該第二。
那會兒每戶家里都很困難又趕上正是長身體的時候,吃什么都香。在小伙伴們天天吃玉米窩頭的時候,我家除了白面之外,能吃上一兩頓黍子糕,甭提多幸福了。黍子,耐貧瘠、抗干旱,是中華五谷之一,早在《詩經(jīng)》就有記載。目前,雖然全國種植面積不大,但在我的家鄉(xiāng)卻是重要作物,從古至今,綿延幾千年,一直不斷種植。黍子剝皮后,因其米粒金黃故而叫黃米。黃米磨成面粉兌上溫水用手搓揉,拌成糕粉上籠蒸熟,就是我們祖祖輩輩吃的黃糕,也稱油糕。油糕是忻州人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耐饑美食,將軟黃米蒸熟,趁熱揉成黃米糕,揪成大小均勻的劑子,放入滾燙的熱油中烹炸,幾分鐘后即裹上了一層金黃色的外衣。事實上,糕,是個好東西,蛋白質、脂肪含量高,直鏈淀粉含量少,營養(yǎng)豐富。用當今的話來說,是典型的功能性食品,除食用外,還有藥用價值。山西民間有“三十里的莜面,四十里的糕,十里的稠粥餓斷腰”的說法,也從一個側面說明糕營養(yǎng)好、耐消化,是尋常百姓干活的理想食品。糕有“高升旺長”“步步高升”的吉祥寓意,因此每逢慶生婚宴、喬遷新居、過年過節(jié)等各種重要宴席,油糕是少不了的美食。這油糕,是先把蒸熟的黃糕包上糕餡。一般要包成長、圓兩種造型,長的包菜餡,圓的包豆沙,寓意陰陽相隨、日月相伴、長久高升。等胡麻油燒開后,再將包好的糕下鍋,炸至金黃。這樣的炸糕,吃起來外脆里糯、香甜可口,簡直是人間美味!想想都流口水!在我家鄉(xiāng),許多人酷愛吃糕,除棗糕外大多數(shù)主要吃不包餡的素糕,可直接蘸白糖。吃糕需要有儀式,或點好菜,或燉肉骨、或炒雞蛋、或大燴菜……總之,菜要比糕軟和一點,菜隨糕走,順口下肚。吃起來狼吞虎咽,咽下去咕咕有聲,才是一個吃糕的樣子。其實要的就是這種吃糕的感覺,那種酣暢淋漓、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幸福感。困難時期,沒有黃糕,也沒有黍子糕,咋辦?這難不倒會吃的忻州人,雜糧之都不缺物產(chǎn),那就吃高粱糕、玉米糕,再不成打玉米面拿糕、莜面拿糕也行,還有把蒸饅頭用的面搟成厚圓片,上、中、下3片1組,圓片外緣之間鑲嵌紅棗,蒸熟即是花糕。只要是吃糕那種形式、那種動作,就叫人滿足,令人陶醉。勞動人民的智慧,真是無窮無盡!糕,吃的是福糕、壽糕、喜糕,人們在歡天喜地的濃烈氛圍中祈福、接福、納福、惜福,日月流轉,歲序更迭,糕永遠承載著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!歲月悠悠,時代變遷??嚯y的年代漸行漸遠,美食文化卻變成了永恒。如今,像糕這樣的雜糧,經(jīng)粗糧細做、雜糧精做,花樣不斷翻新,豐富了人民群眾食品多樣化需求,而且隨著時代發(fā)展,其功能性、營養(yǎng)性、療愈性日漸上升,成為極具特色的地方傳統(tǒng)美食。
米廣弘,山西文旅宣傳大使 太忻經(jīng)濟區(qū)發(fā)起人 忻州市首批人才智庫成員